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具有经济、科学、社会方面所拥有的独特价值。生物技术2002班寒假实践团队,在寒假期间对“湖北越调”和“剪纸”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了解,并组织参与了相关宣传活动。
2022年1月16日上午,生物技术2002班实践团队队员走进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越调传承中心,进行“湖北越调”的参观学习。谷城县湖北越调传承中心现在传承的国家级非遗剧种“湖北越调”是独具秦风楚韵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谷城大越调本已消亡了近74年,它集合了陕西秦腔,湖北楚歌的唱腔形式,颇具“秦腔楚韵”的特色,唱腔中尾音翻高是最典型特征。通过文化馆馆长李春阁老师的讲解,队员们得知,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火蔓延至襄阳,老河口戏班最后一个职业越调戏班被炸毁后,越调的延续危在旦夕,但智慧的民间艺人用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加上越调的唱腔延续着这一戏曲文化。最终经过不懈努力,于2014年通过国家非遗审批,正式通过国家验收。随后,队员们在谷城县文化馆的演出室内共同观看了非遗曲目《贺后骂殿》,并与老师们一同策划参与了之后的“戏曲进乡村”的展演和宣传活动。
随后实践团队队员们来到湖北南漳,拜访南漳剪纸第三代传人李秀玲老师。在与李秀玲老师的交流学习中,队员们了解到剪纸三大原则,即:先主后次、先难后易、从里向外。这让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时代的剪纸艺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它不仅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和各地的民风民俗、更有着为新时代的政治服务时代性。在李秀玲老师的鼓励下,队员们积极弘扬宣传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实践过程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实践团队于2月17日在湖北省襄阳市北辰小学,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宣讲活动,写下了中国非遗在新时代崭故事的生动注脚;队员们带领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感受我们身边的非遗文化,拉紧了同学们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共同纽带。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同学们定会将自身与非遗文化紧紧相连,实干笃行、奋发向上,力争为中国灿烂传统文化伟大复兴添上熠熠生辉的一笔。
湖北越调《贺后骂殿》
湖北越调“戏曲进乡村”演出
(生技2002寒假社会实践团队)